接近畢業的大學期間,偶然看到了這個比賽,需要把通識課所學與SDGS有相關的理念寫成一篇文。
內容還有待修改(畢竟那時候急急忙忙寫完的)雖然有獲得第三名,但是是因為進爭對手不多xD
SDGS for everyday
這學期修了一門「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永續」的通識課程,授課老師為賴伯琦,記得在一次上課時,那時正逢藻礁公投,老師說話不疾不徐,以專業、及富有同理心的角度,帶領我們更深入了解藻礁是什麼、為什麼要保護。我聽了是難過又是感動,因為我們一直以來的需求,帶給地球無數的破壞、生物滅絕,而此時此刻,還是有人願意保持清醒且理性、堅強的心,在守護地球,老師說:「一種生物滅絕,那也代表著這裡越來越不適合人類生存」也之所以為什麼我們不能殺死所有蚊子、蟑螂、螞蟻……等等,這些生物的存在其實都與我們有密切的關係,任何生物的存在都是不可缺少的拼圖。
經過老師豐富的敘述,以及生態教育影片、文章,才知道這世界上有這麼多我沒看過的生物、又有如此多樣化的習性,更了解他們,心裡就越是尊重每個生命體。課堂報告內容,剛好皆選到與海洋相關,第一次報告是台灣的特有種“白海豚”,他們是一種附有靈性、高智慧、美麗的生物,但是全世界剩不到60隻,是極危物種,而又因為他們的生存環境淺且離陸地近,一但當地環境受破壞,便無法逃離,他們的消失,確確實實是人為的,而想想這只是海洋中的一小部分,有更多的物種現在正面臨著威脅。
第二次報告:閱讀海洋開拓史上災難性的生態變化,海底過度開發包括了:魚類捕撈、深海挖礦、垃圾汙染……這些都造成了生態的不可逆,甚至有很多物種,但在我們還來不及認識時,就因開墾而滅絕了,而隨著漁具的進步,極具破壞力的“拖網漁具”出現,看完資料的我覺得,它就如同海底的刮鬍刀,把一切都掃略一空,隨著船拖著網子,捕獲無數的魚,摧毀著無數的生態,當然還包含了所有誤捕的無辜生命。

在文本提到一種被過度捕撈的魚類:橘棘鯛,橘棘鯛被認為是非常具有經濟價值的,但經過大量捕撈之後,漁獲量很快就垂直下跌。後來才發現,這種魚被捕獲時已經非常老了。科學家一開始錯估了他們的年齡,研究顯示橘棘鯛可以活到至少150歲!過度的捕撈導致此物種數量急遽減少,而橘棘魚的繁衍速度慢,若要繁衍到大量捕撈前的數量,花一個世紀也還無法達到。
人類的進步是多麼的失控,因追求利益、物質,一直拿取地球珍貴的資源,導致生態不平衡的下場,而快要自我毀滅。破壞環境是我們有目共睹的,而無知很容易就成為共犯,在學習工業設計時,我也看到很多案例,例如企業因為要提高公司利潤,所以故意將產品設計成有“有效期限”的產品,就是有意設計成有缺陷的,這樣汰換率高,顧客就能再次回購,這其實成了惡性循環。
大自然中本來是沒有廢棄物的,生生不息,互相共存,只有人類取用了過多的資源,並且不懂如何回饋地球。
思考看看,
如果滿足溫飽之時,也能與生態取得平衡是怎麼樣的生活?
如果不求瘋狂進步,而大家互相幫助的社會又是什麼樣的呢?
我們都應該保持清醒、同理心去看待,甚至有多細節都需要不斷去改善,否則人們瘋狂的進步,卻逐漸走向滅亡。